当我第一次看到邓敬民的《石窟梦幻系列》佛像画时,如同我第一次走进敦煌莫高窟置身于洞壁画之中,有一种震惊的感受、神秘的感受、崇拜的感受、庄严的感受、慈悲的感受,还有一种净化的感受,不期而然地心生敬信,从内心感受到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甚至感受到佛光的普照,佛力的无边功德。此时,内心的浮躁、贪求、急功近利的心绪在画的面前会淡然而去,会陡然静下心来思索自己的状态和检索自己的行为,进入到一种安静的、平和的世界。邓敬民的佛教绘画《石窟梦幻系列》给人的这种犹如菩萨现前的觉受和感动,既有温馨浪漫的柔情,更有以至高无上的沉默为凡夫俗子指点迷津的礼赞。这便是邓敬民作品的魅力。我以为,如果画家没有丰富的、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大彻大悟的佛家思想,没有宏大的宇宙观念,没有莲花感激淤泥、种子感激粪壤、宝珠感激大海的心境,他的佛像画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我相信,这是信仰给予的力量,是画家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化、一次痛苦的超越、一次智慧的提升、一次精神的凯旋之后的深切感悟,才使他的笔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灿烂、厚重与深邃。
佛教重信仰,重修持,讲信、愿、行,讲戒、定、慧。邓敬民把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一一注入他的作品里,将全部身心沉浸到对圣者圆满功德的归敬上。他画得很虔诚,画得很用心,从佛的造像到构图经营,从环境渲染到勾金描银,他熟练地将几种绘画技法混合运用,奇幻迤逦又从容周密,如同老僧补衲一般,一笔笔彰显的是正义之气,一层层凝结的是顶礼赞叹。所以他说,他画《石窟梦幻系列》是一种修行;其实赏看这些作品也是一种修行。这正说明画家与观者之间在心灵深处的情感是息息相通的。艺术家以清净之心绘制诸佛法相,又以诸佛法相的慈爱广化众生之心,使人们放下自我,达到真正的心灵净化。无怪乎有论者评价他的作品“具足了真、善、美,表现的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细读邓敬民的佛像画卷,多以观音菩萨入画。观音为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美誉而深得民心,在我国具有最广泛、最普遍的信仰群体。如果我理解不错的话,邓敬民所以选择这样的主体,一是基于观音菩萨是民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对他的敬仰和膜拜,更多的还是她的纯洁、善良、济世利群的高尚品质和慈悲为怀的精神,二是当今物欲横流、争名逐利的现实存在,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纷争和烦恼,需要唤起菩萨心肠,以仁义之心、仁爱之举普度众生,圆满功德;三是他的本心所致,那种真诚善良、悲天悯人的天性恰与佛家教义相契相合。由此,无论是灵魂的萌发,还是艺术的潜行,在邓敬民佛像画作品中,除了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表述之外,更是一种精神灵地的守护。他的画中扑面而来的灵光仙气,深化无迹,气韵高妙,处处可见佛光尽染,天降甘露,博爱至深,仁慈无比。
作为观者,我从其画中感悟更多的是佛音,它使我们迷茫的灵魂得到充分的洗礼,使烦乱的心灵得到无为的安慰,触动我的是那神性的庄严、人性的慈爱和造像的美丽带来的感喟:人生苦短,行善积德,慈心常驻,延年益寿。
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未来的发展,必然全出现一个“由线条造型向图式造型转变,由单一价值取向转为多元语境对话”的态势,只有这样,传统的绘画才从能赢得新的生命,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才能从两千年固定的范式中解放出来,而绽放出青春的光华。
如果上述观点不无道理和话,则邓敬民“化实境为虚境,寓形象为象征,以图式驾驭彩墨”的艺术实践,必将成为开创中国画现代画风的艺术先行者。
显则易见,敦煌石窟艺术对他的影响是根据深蒂固的,以至于他的所有佛教作品都以《石窟梦幻系列》来命名。这些保存了一千多年的艺术珍品,是在传统汉晋文化的基础之上,融合吸收外来文化而产生的,具有中国本土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创造。它所呈现出的“重现实、富想象,满构图、巧造型,强韵律、多色彩,妙传神、丰装饰,宽笔触、长线条”等艺术特点。给予邓敬民的佛像创作带来多方面的启示。这就注定了他日后坚定地走一条借鉴敦煌壁画艺术与佛像绘画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之路。
在借鉴中创新,使邓敬民没有沉浸在敦煌壁画的临摹和复制的层面上,而是把他在这座无比丰富的东方艺术宝库中所吸取的精华幻化成多种艺术元素和艺术手法,去揣摩佛教的真理和图像,去创造氛围以阐发个人幽然意远的感受。在画家的笔下,恢复了“以线造型”的工笔画传统,仍坚持“形神兼备”的理念,用勾勒设色的传统方法精心刻画主体佛像,造型圆润丰满,仪态端庄妙丽,衣裙遒举飘逸,手势婀娜多姿,饰品图案装饰的点缀更添佛像雍容华贵之仙气。但他的用线既不像敦煌壁画北魏风格的粗犷、奔放、稚拙,也不像永乐宫壁画“铁线描”的厚重、老辣、雄强、而是以“高古游丝描”的新细淡墨回归了造型的需要,虽减弱了线的视觉冲击力,却使线色相得益彰,仍有骨法的效用,更趋流畅自然,更富韵律感。
实际上,邓敬民的佛像画并不止于笔墨个性的承传,而是大胆地采用中西合璧、古今结、写实与写意、水墨与重彩、具象与抽象,勾勒与制作融为一体的图式变化,冲破了传统图式惯用的空白背景,不再让佛像孤立地趺坐于莲花台上,或立足于云霞之中。
他把“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引入他的画中,让菩萨在勾金泼彩的红花绿叶的璀璨中更显高洁尊贵与生命活力;他把敦煌的佛经故事、飞天、伎乐图、供养人、金刚像、藻井引入他的画中,强调和追求的是画面与背景的脱离与动感,使他的想象与梦境平添神秘与古意;他把色彩引入他的画中,打破了以墨为宗、以墨为雅、以墨为上的金科玉律,让古典色彩,自然色彩、西方色彩与内心色彩交汇融合成情感色彩,以此成功地塑造“心中之佛”;他把肌理制作引入画中,使作品更富沧桑感;他把经文以斑驳的碑拓引入画中,使画面充盈着书卷之气……邓敬民以一位修行者的眼光和思维,在“心安则静、心静成佛”的状态下,“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朱光潜语),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创造天地和属于自己的独立符号。
从他的《石窟梦幻系列》中,我们不难发现邓敬民对敦煌传统艺术元素所进行的改造与提炼。本体形象设定更趋于人性化,结构比例在高度概括中又不失写实风范,而这种写实又不单单是传统物象上的写实,描绘的是一种佛家的宗教精神,从造型上源于佛,而离于佛,又从精神上还于佛,归于佛。通过邓敬民的画笔,拉近了普通受众与佛教之间的距离,使菩萨造像更具有亲切感和感召力。正是这种人本的绘画精神使邓敬民的作品从传统的宗教绘画跃升到一个新艺术的高度。
从传统宗教绘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画家首先对其文化本休有深入的解和深刻的认识,其次还要具备把握艺术发展脉络的宏观整合能力;此外,画家还必须拥有表达这些观念与思想的绘画语言能力,三者缺一不可。邓敬民是具备这些潜质和内力的。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正是由这些优秀的人才推动的。
2008年6月20日于北京王府公寓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